信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经济社会运行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建设并发展信用关系,是维护正常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前提。信贷市场的信用评级即由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在对企业进行全面了解、考察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就其偿还债务的能力及其偿债意愿进行综合评价,并且用简单明了的符号表示出来的一种经济服务行为。
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单位,与商业银行有着密切的信用往来关系,银行信贷是其生产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其生产经营活动状况的好坏,行为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银行信贷资金使用好坏和效益高低。这就要求银行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经营成果、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等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以判断信贷资产损失的不确定性,最大限度地防范贷款风险。现阶段,随着商业银行市场化的不断加深,对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效益性的要求日益提高,信用评级对银行信贷的积极作用越发明显,重要性日益突出。
第一,信用评级是商业银行防范贷款风险的重要依据
由于企业经常与银行发生往来活动,而其中向银行申请贷款用来经营发展是其主要目的,因此银行委托从事信用评级的社会中介机构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是从“第三者”的角度来判别信贷风险程度的大小,具有较强的公信力。为什么信用评级机构这个“第三者”值得商业银行信任呢,这是由其自身特点决定的。
首先,信用评级行业进入门槛较高,监管部门监管严格。人民银行为加强对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建立了以违约率为核心的考核制度。就四川省目前情况来看,仅仅两年多,由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确认其在信贷市场从事信贷评级资格的中介机构就从2006年的14家减少到现有的7家,虽有西部地区信用评级业发展相对东部发达地区滞后以及市场竞争的因素,但为保障信用评级行业的健康发展,监管部门可谓严格执法,以确保信用评级的社会公信力。
其次,社会中介机构与商业银行、企业没有利益关系,加之一系列规章制度的约束,不可能违规提高评级结果。信贷市场的信用评级,本身就是商业银行为了识别和防范风险而采取的另一种有效途径,本质上决定了不可能为能顺利放贷而要求社会中介机构随意提高评级结果。从企业方面来看,社会中介机构在评级之前与其完全没有往来,评级收费标准已在行业内部达成共识,并报相关部门备案监管,杜绝了高收费高等级现象,中介机构也不愿“因小失大”。
再次,信用评级程序独立、科学、严谨,能够保障信用评级结果公正、客观。信用评级行业在西部起步较晚,但由于借鉴了东部发达地区的丰富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修改,设置的评级指标较为科学、客观,能较好地评价当前企业的经营状况,并能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做出预侧。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信贷市场上的社会中介机构信用评级是值得商业银行信任的,其评级结果具有一定的公信力,是银行防范贷款风险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二,信用评级是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基础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其信贷资产经营活动中,由于单一或综合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致使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即信贷者不能按约偿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
当前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力度加强,银行银根紧缩,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难度加大,附加条件逐渐增多,比如提供资产抵押、质押、第三方担保等。商业银行实施放贷后,重点将转到对该笔信贷资产进行风险管理,而信用评级自身具有的跟踪评级功能将会对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情况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跟踪评级是指信用评级机构在评级有效期内,根据相关协议和规定,对评级企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回访,以掌握企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并做出是否进行评级级别调整。由于能掌握到企业的最新情况,即能及时、准确地揭示企业的信用变化和潜在的信用风险,这就为商业银行保障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增加了信息源。银行可依据信用评级的跟踪评级结果做出是否采取进一步行动的必要和措施。因此可以说信用评级是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又一道“防火墙”。
第三,信用评级对被评估企业的作用
实践证明,被评估企业通过信用评级后,在从事经营活动中能向有关方面提供客观公正的资信等级证明;有利于拓展融资渠道,稳定融资来源;有利于降低筹资成本;有利于提高新债券发行的效率;也有利于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树立企业良好的信用形象。
综上所述,信贷市场的信用评级作用明显,重要性突出,它不仅有利于防范信贷风险,降低银行不良资产,提高银行的效率和业绩,也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亦有利于提高银行业的监管水平和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最终有利于我国金融征信体系乃至全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诚然,目前西部的信用评级业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各项功能亦需进一步完善,但我们相信,信用评级是建设维护信贷市场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是建设诚信社会的必要工具,信用评级事业前景是光明的。